適逢我校成功更名之際,為營造濃厚的校園學術氛圍,拓寬師生知識視野,6月12日下午,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朱兵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郭義教授應邀來我校做學術報告,兩位專家分別舉行了題為《針灸的真諦》、《指尖上的醫學——井穴診療法》的學術講座。我校教師、研究生及本科生代表聆聽了講座。
朱兵教授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科技部“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兼任中國針灸學會副會長、中國針灸學會學科與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針刺研究》主編。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科技部“973”項目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7項、撰寫《系統針灸學——復興“體表醫學”》、《針灸的科學基礎》等專著3部、在國際SCI源雜志發表論文6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2項,是我國知名的針灸專家。
講座中,朱兵教授首先從世界醫學史的角度和生物本能及本能醫學探討了體表刺激療法的起源以及其機理和療效,再結合現代生理學的神經系統發育與體節關系、“適者生存”與體表-內臟聯系、皮膚-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等,為針灸效應機制提供生理學的支持。朱兵教授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和發現,提出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針灸的作用機制,對針灸機制的現代生理學依據和生物進化角度做了深入剖析。
郭義教授1987年畢業于我校中醫學專業,二級教授,研究員,博士生、博士后導師,天津中醫藥大學濱海學者、針灸學院院長?,F任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副會長,中國針灸學會刺絡與拔罐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實驗針灸學分會副會長,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教育分會副會長,中國針灸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全國針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兼任日本東京衛生學園專門學??妥淌?,日本鈴鹿醫療科學大學東洋醫學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多年來從事針灸的科學基礎和作用原理、刺絡放血、針灸標準化研究。主持、承擔和參加國家“97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及部、市級課題50余項,獲得科技成果20項,發表論文300余篇,SCI、EI收錄12篇,主編教材5部,是我校的杰出校友和著名針灸專家。
講座中,郭義教授首先講授了刺絡與拔罐的起源和歷史、國際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內容信息豐富,深入淺出,圖文并茂;講解風趣幽默,通俗易懂。隨后,他就自己團隊長期堅持的穩定研究方向之一,指尖上的醫學——手十二井穴刺絡放血這一傳統中醫急救技術的科學內涵和應用規律進行了全面解讀,該技術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面向基層推廣技術已經廣泛推廣,對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急救醫學體系做出了貢獻。郭義教授還對其主持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四部分——三棱針的操作規范進行了講解和視頻演示,此國家標準曾獲2013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二等獎。在場師生表現出對刺絡和拔罐療法的濃厚興趣。講座結束后,同學們踴躍提問,郭義教授就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耐心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