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栽培技術(深加工方向)專業,是我校響應省委省政府加快隴藥產業發展,打造“中國藥都”品牌的戰略部署,為培育和聚集一大批中醫藥專業人才,解決中醫藥產業發展面臨的人才缺乏問題,增強中醫藥產業發展后勁而設置的產業支撐型高職高專教育專業。專業建設得到了是省、市及中央財政經費大力支持。是我校具有鮮明地方特色、重點建設的特色專業。2012年首屆招生44人,超計劃完成招生任務。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具有本專業必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能勝任中草藥栽培、品種選育、加工炮制、質量檢測、技術開發推廣、商品化生產等工作的應用型技術人才。畢業生可通過考取中藥材種植工、中藥材加工工、中藥材炮炙工等職業資格證書,獲取就業機會。學生在校期間參加專升本自學考試,可同步獲得本科學歷。
二、師資隊伍
本專業有一支專兼職結合、學歷職稱層次高、學緣結構合理、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學團隊?,F有專職教師18人,其中教授2人,占11%;副教授6人,占33%;碩士學位13人,占72%。其中全國“曾憲梓獎”獲得者1人,甘肅省“園丁獎”獲得者1人,定西市領軍人才1人,學校學術帶頭人2人,中青年骨干教師4人。有兼職教師8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3人,執業藥師、工程師3人,研究員、高級農藝師2人。
中草藥栽培技術專業教學團隊主要成員一覽表
序號 |
姓名 |
性別 |
年齡 |
職 稱 |
畢業學校、專業、學位 |
擔任課程 |
1 |
楊 聲 |
男 |
50 |
教 授 |
蘭州大學物理化學碩士 |
食品營養學 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 |
2 |
韓黎明 |
男 |
50 |
教 授 |
甘肅農業大學農學學士 |
食品微生物 微生物基礎 |
3 |
王 英 |
女 |
47 |
副教授 |
西北師范大學化學碩士 |
中草藥循環利用技術 |
4 |
劉淑梅 |
女 |
47 |
副教授 |
陜西師范大學生物學士 |
中藥商品學 中草藥質量監測技術 |
5 |
張尚智 |
男 |
47 |
副教授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碩士 |
生化制藥技術 生物化學 |
6 |
賀莉萍 |
女 |
43 |
副教授 |
西北師范大學生物學士 |
中草藥病蟲害防治技術 |
7 |
車樹理 |
男 |
41 |
副教授 |
甘肅農業大學園藝學士 |
土壤肥料學 |
8 |
劉 偉 |
男 |
50 |
副教授 |
甘肅中醫學院學士 |
中醫學基礎 |
9 |
劉玲玲 |
女 |
34 |
講 師 |
甘肅農業大學 遺傳育種學碩士 |
組織培養技術 |
10 |
陳亞蘭 |
女 |
32 |
講 師 |
甘肅農業大學 遺傳育種學碩士 |
遺傳學 中草藥遺傳育種技術 |
11 |
楊文璽 |
男 |
31 |
講 師 |
西北師范大學植物學碩士 |
中藥資源學 中藥鑒定學藥 |
12 |
劉鳳霞 |
女 |
36 |
講 師 |
西北師范大學化學碩士 |
無機化學 |
13 |
陳 鑫 |
女 |
27 |
講 師 |
甘肅農業大學 遺傳育種學碩士 |
生物工程 中藥制劑技術 |
14 |
趙 芳 |
女 |
27 |
助 教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生物材料碩士 |
農產品加工技術 中藥炮制技術 |
15 |
孫永軍 |
男 |
30 |
助 教 |
西北師范大學有機化學碩士 |
有機化學 |
16 |
武 睿 |
女 |
29 |
助 教 |
甘肅農業大學藥用植物資源與利用專業碩士 |
藥用植物學 中草藥栽培技術 |
17 |
安志剛 |
男 |
29 |
助 教 |
甘肅農業大學食品科學碩士 |
食品化學 制藥工藝學 |
18 |
孫逸來 |
男 |
27 |
助 教 |
The University Of Nuthumbria at Newcastle- Applied of science 碩士 |
藥物化學 |
三、學科帶頭人
張尚智,男,副教授,碩士學位,中草藥栽培技術教研室主任,學校第二屆學術帶頭人。曾參與、起草完成了中草藥栽培技術新專業的論證、專業建設“十二五”規劃,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方向:藥用生物技術,中藥信息學。目前主持在研甘肅省高等學校研究生導師科研項目1項,定西市科技計劃項目1項,項目經費5萬元。在《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中獸醫醫藥雜志》、《飼料研究》、《中國現代中藥》等國家權威和核心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四、人才培養模式及辦學條件
1.全面推行學分制管理模式。努力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在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培養個性化、多樣化創新人才,構建符合我校實際和現代高校管理規律的人才培養模式。
2.“市場-產業-職業”銜接模式。學校制定并實施基于崗位技能要求的工學結合、任務導向、項目驅動及“2+
3.“產學研”結合模式。在加強學生基礎理論教育的同時,強化專業實踐教學,注重新知識、新技術的引進和消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特殊專業技能和科技開發潛力,著力為學生打造擇業競爭能力、就業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三大能力。構建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模式,實現學生工學交替常態化。通過與企業、行業的聯合使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進行職業能力、職業素質和職業知識的全面培養,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同時積極組織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掌握企業的人才需求,獲取行業企業發展的第一手資料,從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實際需要出發,確保實踐教學計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校內建成了中草藥工程技術實驗中心和綜合實訓基地,設有中藥材標本室,中草藥組織培養實驗室,中藥生理、生化實驗室,中藥加工實驗室、炮制實驗室、制劑實驗室,天然藥物分析、提取與檢測中心等實驗室??偼顿Y500萬元。建筑面積
建立以定西市旱農中心、甘肅扶正藥業科技有限公司、定西金鈴集團藥業有限公司、隴西中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隴西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園、隴西中藥材開發園區、中國·文峰藥材交易城等企業機構為依托的教學實訓、實習基地10個。
校內實習基地——藥圃
產學研合作基地——隴西中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
五、主干課程及主要實踐環節
主干課程主要包括:中草藥栽培技術、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中草藥貯運加工技術、中藥質量檢測技術、中藥炮制學、中藥制劑學、中草藥組培快繁技術等。目前,積極創建1門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
主要的生產實踐環節包括:藥用植物栽培、中藥質量檢測、中草藥的采收、貯藏、質檢和加工、中草藥的炮制、中藥制劑工藝技術、中草藥的組織培養等技能訓練、崗位就業綜合實訓、企業經營管理綜合實訓等。
中草藥加工實驗
野外采集中草藥標本
六、就業前景
中醫藥產業屬于朝陽產業,國家、地方政策扶持產業,發展勢頭強硬,人才需求廣,就業前景看好。目前,我校積極主動與省內外中醫藥企業聯系,探索校企人才訂單聯合培養模式,目前,已與甘肅中天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扶正藥業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人才聯合培養協議。畢業生可通過進入我校與企業的人才訂單培養計劃、應聘省內外醫藥企業、自主創業等途徑來獲取工作崗位。畢業生可供職于中草藥生產領域技術與管理部門,中藥材生產技術、田間管理、加工炮制、制藥、銷售、服務等職業崗位,也可應職于其它種植類崗位。還可通過考取中藥材種植工、中藥材加工工、中藥材炮炙工等職業資格證書等,獲取更多的就業機會。實行訂單培養,2013年招收“中天班”。
學生在校期間可考取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畢業生可考取普通高等教育專升本,升入省內普通本科院校就讀;參加專升本自學考試,可同步獲得本科學歷;畢業生有資格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以及與全省民生工程相關的各項政策性就業考試。
定西市2013年出臺三項支持就業政策措施,全力推進我校中草藥栽培技術專業畢業生廣泛就業。